會“下蛋”的大山,每隔30年下一次蛋,地質專家至今無解
發布時間:2017-09-13 23:08:48 來源:
這個神秘的小懸崖位于貴州省西南部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區,雖然面積不是很大,高6米,長有20米左右,但是這個懸崖至今都有個讓科學界頭疼甚至著迷的地方,那就是這里沒隔30年就會在懸崖上產出一只石頭蛋。而石蛋就在相對凹進去的崖壁上安靜地孕育著。有的剛剛露頭,有的已經生出了一半,有的已經發育成熟眼看就要與山體分離。
當地人驚奇地看到,這些完美平滑的雞蛋孵化在懸崖上的空洞懸臂,最終落在地上。村民經常把他們帶回家,相信他們帶來好運氣。
那這種表面光滑的石頭蛋是不是恐龍蛋?
有專家表示:產蛋崖的石蛋平均直徑30厘米,但也有大有小,這和1995年廣東河源發現的恐龍蛋化石相比,不論形狀和大小均十分相似;另外,恐龍蛋化石雖然有蛋殼結構,但長期風化裸露出的紋理和石蛋相比,仍然有很多相似特征。
經過長期的探討研究終于找到了答案,石頭崖原來是起始于五億年前的寒武紀,當石蛋形成并暴露于地表后。由于差異風化,泥巖構成的崖壁風化速度快,而結核形成的石蛋風化速度慢,當泥巖層層風化剝落石蛋就慢慢孕育而出。
由于圍巖和石蛋的風化速度大約相差30年,所以每過30年左右石蛋在重力作用下就自動脫落滾落到山腳。這就是產蛋崖千年石生蛋的真正秘密。
但是這仍然不能解釋巖石是如何出現光滑的圓形形狀,至今地址專家也沒有明確的答案。
相關熱詞搜索:大山 地質 專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