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南方電網貴州遵義供電局傾情助力脫貧攻堅紀實
中商網貴州訊 在遵義這片紅色的土地上,南方電網貴州遵義供電局傳承紅色基因,踐行“人民電業為人民”的企業宗旨,大力開展“電力扶貧、定點幫扶、公益幫扶”精準扶貧三項行動,勇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先鋒隊。
“小康電”強保障
“電不愁、路通暢,節假日忙都忙不過來,我們這個山溝溝能做生意了。”鳳岡縣進化鎮臨江村黔北農莊老板龔光明高興的說。
“我以前包裝、稱重都要手工操作,一天也生產不出幾斤成品大米,現在,全部是自動化操作,七八個工人,年產值達八九千萬元。”鳳岡縣原農米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謝永紅回憶道。臨江村原來由10千伏進青線供電,由于線路長,造成末端電壓低,故障率高,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少困擾。
小康電建設現場 鄭正|攝
自今年3月遵義供電局啟動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攻堅戰以來,大力深化“電亮先鋒”書記項目,以黨員攻堅突擊隊、黨員服務隊為載體,集中市、縣局兩級力量推動進青線項目實施。“8月份,我們總投資294.85萬元的進青線改造項目提前2個月完成,大力提升了20個村民組、508戶的供電可靠性,為當地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電力支撐。”作為自己的書記項目,遵義供電局執行董事、黨委書記練波深入現場帶隊作戰,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全面實現了該項目的安全保障、質量優先和進度可控。
“十三五”期間,該局計劃投資45.5億元用于全市110千伏及以下“小康電”建設,其中,2018年電網建設新增項目總投資14.2億元,重點保障全市7個貧困縣、34個深度貧困村以及易地扶貧搬遷、產業扶貧項目的用電需求。今年,已完成全市13個易地扶貧安置點配套電網建設,助力湄潭、鳳岡、習水、桐梓4個縣脫貧出列。
“定點幫扶”見實效
“今天來領錢,我很高興,要不是老蘇,我就不可能有這些收入。”包安貴連聲感謝。5月10日,綏陽縣鄭場鎮傘水村食用菌基地喜氣洋洋,47戶貧困群眾喜獲食用菌第一期分紅2.02萬元。
54歲的黨員蘇遠清是遵義供電局員工,他被派到綏陽縣鄭場鎮傘水村擔任駐村干部已有三年多。這期間,他讓傘水村村容村貌大變樣,帶領村民們修建通組公路20.2公里,成立了集體經濟,想盡辦法引進了1200萬元的食用菌產業和光伏發電項目。傘水村人均年收入從2014年的3670元增加到2017年的4600元,貧困戶從118戶減少到43戶,近三年來農民工返鄉務業達231戶,2017年傘水村如期脫貧出列。近年來,遵義供電局共選派47名精兵強將到定點幫扶村任“第一書記”和駐村干部。
在極貧鄉務川石朝鄉,由務川供電局選派11名黨員干部組成的脫貧攻堅工作組已駐扎高峰村11個月,與當地干部群眾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、共謀產業發展。2017年以來,遵義供電局累計捐助非電幫扶資金175萬元,用于幫扶習水縣桑木鎮桐棬村、正安縣班竹鎮旦坪村等村集體經濟建設。
今年,遵義供電局在全市34個深度貧困村都建起了新時代“村電共建”服務點,設立片區客戶經理,建立微信服務群,第一時間解決用電需求,構筑農村用電“安全網”,實現群眾、村委和企業多方共贏,深受農民群眾歡迎。
“愛度”公益暖人心
遵義供電局“愛度”公益成立三年多來,凝聚員工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力量,組織開展了10余次公益活動,一直致力于幫扶孤寡老人、留守兒童、貧困學子等困難群體,并逐步延伸到一些基礎項目幫扶中。
由貴州電網公司、遵義供電局以及“愛度”公益聯合捐贈80萬元修建的務川石朝鄉“南網小康街”于去年11月竣工,長120米、寬56米的小康街使這里形成了畜牧、果蔬、中藥材等產品交易中心,有效帶動和提高貧困戶經濟收入。
“路通了,路通了!”赤水市長期鎮高山組的村民們高興的喊著。今年4月的一天,由“愛度”公益團隊攜手社會愛心人士籌集10.35萬元資金幫助修建的通組公路“南網小康路”通車。
“現在這路又寬又平,我家準備買臺摩托車或者小貨車,這樣我們的山貨就賣得更快、更多”,在村民謝光模的眼里,這條路接通了他們的幸福日子。
在遵義,越來越多的人得到“愛度”公益的幫助。截止目前,共為1100戶困難群眾送去了24萬度愛心電;在黔北各縣山區小學捐建了19個“愛度”書屋,幫助留守兒童實現了百余個微心愿;在所轄供電所和掛幫貧困村建立了18個“愛度”驛站,受惠貧困戶4000余戶。(鄭小紅 袁興麗 黃國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