貴州特產二三事|綏陽空心面 纖細如發 綿軟有勁
黔美食報
美食特色
/
遵義綏陽空心面,纖細如發絲,中空可吹泡,其外觀生似銀絲,熟如漢玉,不虛“白如雪,細如絲”之美稱。煮時水寬面少,恰似根根游龍,而且入鍋久煮不爛,加上各種佐料,吃起來更是清香撲鼻,精美可口,色、香、味俱上乘。吃后剩下的面條,還可以第二餐回鍋,不稀不稠,依舊舒心爽口。據專家考證,綏陽空心面的營養價值極為豐富,是飲食中養顏長壽的上品。 “條條銀龍游碧水、顆顆油珠泛玉波、陣陣清香撲鼻來、口口美味牽腸肚”,空心面細小如絲,色白如銀,中空,味咸,入鍋久煮而不爛,細嚼綿軟有勁,細嫩爽滑,并含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。清淡煮食,特別適應中老年,孕產婦,嬰幼兒補充營養之用。
美食歷史
/
綏陽空心面,又稱為“手工鹽面”、“空心鹽面”、“銀絲面”等等,流傳于民間已有數百年歷史,是當地有名的特產。早在明清時期就以獨特工藝和鮮美風味成為貢品。綏陽空心面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。相傳唐朝末年,在綏陽縣城附近的保林村,有了空心面的生產,經過數十代人的不斷探索和技藝的改進,工藝日趨成熟和完善,其產品自宋代就走向市場,很快風靡華夏大地,受到皇室的關注,到了元明清時期已成為敬獻皇上的貢品。綏陽縣洋川鎮黃家塆有一位清朝咸豐癸丑年進士張昭,時任北京宛平縣令,每年都要從老家運去數擔綏陽空心面進獻咸豐皇帝。1981年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賈蘇所著《貴州名產》一書介紹:“綏陽空心面在元朝時就遠近聞名”。1988年,綏陽空心面在參加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名、特、優、新產品的評選中,因其特殊的工藝和對人體的多種功效而受到評委的一致叫好,被授予銀獎。從此,綏陽空心面更是名揚海外。
制作過程
/
綏陽空心面的加工生產工序十分復雜,總體有72道工序,技術性很強,科技含量高。同時,綏陽空心面的生產,講究氣候磁場,環境水質。在加工生產中,做面工人要心平氣和,情感交流,心靈相通?茖W配料是綏陽空心面的第一道工序,也是最關鍵的一道工序。從配料一開始,就講究情感的組合,一般都是以夫妻為一組,所以在綏陽民間流傳空心面是情感面?茖W配料的主要成分是精制的上等面粉、食鹽和純凈的當地山泉水,其它成分根據生產種類而定,如雞蛋空心面、蔬菜空心面、蘑菇空心面、藥類空心面等等。其它工序也十分復雜,每一個類型都十余道工序。如開面整個過程就有麻、拉、趕、挑、壓、分等十多道工序。